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|继续访问电脑版
汽车时报 首页 快讯 查看内容

解停车难,从补缺治乱开始(金台视线)

2017-5-11 08:38| 发布者: qxvie| 查看: 8946| 评论: 0

摘要:   汽车越来越多,马路越修越长,可停车难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儿。  “左转转,右转转,围着终点兜圈圈;停车位,早占满,楼前楼后路两边;上盲道,闯花坛,胡乱停车太野蛮。”这段顺口溜是网友对当下停车难窘境 ...

  汽车越来越多,马路越修越长,可停车难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儿。

  “左转转,右转转,围着终点兜圈圈;停车位,早占满,楼前楼后路两边;上盲道,闯花坛,胡乱停车太野蛮。”这段顺口溜是网友对当下停车难窘境的调侃,相信很多车主也有类似的体验。

  停车难,难在哪儿呢?我们来看一组数据,以北京为例,截至去年末,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1万辆左右,停车位约300万,如果按照车辆数和车位数1∶1配比,大概还有271万辆的缺口,停车自然成问题。

  况且,有限的停车资源也未能充分利用。停车位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,尤其是商圈、医院、学校、交通枢纽和老旧小区等区域。与之对应的是,市区外围、新建城区、部分企事业单位则闲置了较多车位,空置率较高。资源与需求错位,停车岂能不难?

  需求旺盛,车位紧缺,“抢车位”的戏码频频上演,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交通事故可不少。一些地下停车场设计不合理,绕行距离长、停车难度大、出口难寻,车主只得“无奈”地选择乱停乱放。如此一来,陷入了恶性循环:难,催生乱;乱,导致更难;乱停放,还影响道路通行。

  那么,停车难的“结”就从补“缺”治“乱”开始解。

  做好增量,坚持新旧城区差别化供给。很多老城区、旧小区,规划都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,当时私家车数量不多,并未兴建大量停车位。怎么办?比如,加强对老城区整治、旧小区改造,利用闲置空地规划停车位;鼓励周边商业办公楼与居民区共享停车位,引导企事业单位下班后开放停车场等。对于新建的商业区、住宅区,规划时充分考虑停车位比例,合理设计地下或立体停车库。还比如,在城市中心之外的地铁、公交站口合理规划停车场,为人们交通接驳提供便利,也是一条思路。俗话说“新账不欠,老账逐年还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

  盘活存量,毕竟土地资源有限,只指望增加车位数量并不现实。一些地区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开发“停车电子地图”,值得借鉴。司机能搜索附近停车场、查看空闲车位数和收费信息,甚至预订停车位和电子支付。把车位信息“一网打尽”,满足临时停车和包时段停车的不同需求。除了用技术手段提高车位使用率,还可尝试运用经济手段减少开车出行率。在商圈、医院等人口稠密地区和出行高峰时段,增加停车费用,提高停车成本,减少不必要的开车出行。

  当然,解决停车难,也需要对驾驶人的停车行为加以规范。日前,《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》开始公开征求意见。条例规定违法停放的机动车将被罚款和扣分“双处罚”,逃缴拒缴停车费纳入信用“黑名单”,便是尝试的第一步。

  说到底,在城市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,管理者要统筹兼顾,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,切实缓解并逐步解决停车难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7年05月09日 20 版)
(责编:薛白、李海霞)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邀请
返回顶部